新闻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4月12日下午,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承...
重庆石柱黄龙村:“党员+众筹”打造产业“示范片”
发布时间:2022/05/27 乡村振兴 浏览:89
众筹资金、整理地块、开厢覆膜、移栽西瓜苗……连日来,在石家乡黄龙村庙坝组连片集中的地块里,当地干部组织起务工村民,紧锣密鼓移栽绿皮红西瓜苗、绿皮黄西瓜苗、黄皮黄西瓜苗和黄皮红西瓜苗。
“在石家乡党委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帮助下,春节以来,将这里50亩撂荒的‘鸡窝地’‘巴掌田’宜机化改造后,正在打造的‘党员示范片’。”黄龙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巨建兵告诉记者。
原来,黄龙村因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劳动力不足,庙坝组有50余亩的“鸡窝地”“巴掌田”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人工耕种劳动强度大,田地产出效益低而被撂荒多年。
为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效益,在驻村工作队配合下,黄龙村委会对此处的50亩撂荒田地申请了土地宜机化改造项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今年入春以来,该村按照“小并大、短改长、弯改直”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宜机化改造。
“宜机化改造后,以前无法耕种的‘鸡窝地’‘巴掌田’变成了大块地和大块田,完全可以实行机械化耕种,可村民认为改造时翻出来的是生黄土,大家都不愿意在此种植庄稼……”黄龙村党支部委员崔忠明说。
面对这一“难题”,驻村工作队集思广益,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决定将改造后的50亩田地打造成“党员示范片”。
“我们的宗旨是围着老百姓转、做给老百姓看、带着老百姓干。旨在通过示范引领,为当地群众探索出一条发展高效农业之路,激发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动力。”巨建兵说,决定打造“党员示范片”后,村里随即按照每亩3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这50亩田地,因地制宜种植西瓜和有机水稻,其中西瓜产业示范片有30亩,有机水稻产业示范片有20亩。
流转村民的土地要钱,购买西瓜、水稻种子和有机肥要钱,请村民务工要钱……钱从何而来?驻村工作队创新实施“党建+众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决定以“众筹”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石家乡政府、黄龙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有13名党员积极响应,他们自掏腰包很快筹集起4万元资金。
“众筹的初衷就是把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公信力,推动乡村振兴。”参与黄龙村“党员示范片”建设的石家乡组织委员马玉平说。
由于参与“党员示范片”建设的党员本身工作较忙,投入产业发展的时间有限,为了不误农时,他们便组织当地的村民务工,务工村民每人每小时的工资是10元。
“组织好村民移栽完西瓜苗后,紧接着就移栽有机水稻稻秧。”连日来,巨建兵穿着胶鞋,与村民一起,早出晚归,一心一意扑在产业发展上。
上一篇: 重庆:乡村振兴 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下一篇: 曾天号:村民们都叫他“黄牛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