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重庆九龙坡:科技特派员“传经送宝” 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

警示参观强意识,风清气正迎“廉节”

警示参观强意识,风清气正迎“廉节” —华润电力重庆能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组织参观重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九龙坡:科技特派员“传经送宝”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1/07 乡村振兴 浏览:104

10月31日,天气晴好,九龙坡区西彭镇千秋村村民童书华起了个早,来到自家丝瓜地里,采摘丝瓜。“趁最近丝瓜价格好,赶紧把最后一波丝瓜采摘了。今年丝瓜产量不错,保守估计有三四万斤,收入预计有二十万元。”童书华笑着说,这还得感谢科技特派员陶伟林,给我们带来了丝瓜优良品种。

记者从九龙坡区科技局了解到,近年来,九龙坡区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而经过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学习农业技术的热情上涨了,农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科技特派员发挥所长服务家乡农业

千秋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蔬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口皆碑,但最近两年,村民们反映丝瓜种不活,可愁坏了大家,蔬菜种植大户童书华眼看着丝瓜苗一根根枯萎,只能干着急。“我种蔬菜十几年了,也懂一些技术,但是面对丝瓜苗的枯萎,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童书华说,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科技特派员陶伟林来了,他给大家说,丝瓜得了一种病,叫枯萎病。

陶伟林作为农科院专家研究丝瓜枯萎病多年,在这方面可谓经验十足。他告诉记者,丝瓜枯萎病在重庆、四川等地很突出,对此他通过技术研发,育成高抗枯萎病的优质春盛、春旺皱皮丝瓜品种。

陶伟林在千秋村开展了2亩地的品种试验,结果很成功,丝瓜全部结果。“我们种上了陶老师带来的丝瓜品种,果然不见枯萎的情况。”童书华乐呵呵地说,有了科技特派员,农民种地就有了可靠的技术指导。

引种栽培枸杞芽菜加工特色农产品

跟陶伟林同样有成就感的还有重庆市林业科技专家杨世璋,他用自己所长,推动新民村打造农产品“一村一品”。作为新民村人,杨世璋在得知重庆市林科院引种成功国家级科技新产品、食药两用木本保健养生蔬菜——叶用枸杞和枸杞芽菜,就一直想着他的家乡新民村,是否可以引种栽培。此事经他的积极协调沟通后,组建了重庆金稼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考察,开始在新民村引种试栽枸杞芽菜。

在杨世璋的努力下,目前采摘枸杞芽鲜菜的近5亩大棚产出5000多斤,现在试销推广价平均10元/斤,销售额5万多元,亩产值近万元;基地常年聘请当地民工3人,年打工收入5万元左右,临时用工每年大约在100人次,人年均收入6000元左右。“随着面积增加和丰产稳产,用工更多,农户收入会更高。”杨世璋说,明年该基地进入盛产期,除鲜菜上市销售,研发加工的枸杞叶面条也将上市销售,经济社会效益将会大大增加。

记者了解到,九龙坡区科技局加快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对接区内农业企业、合作社需求,精准匹配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2名区级科技特派员开展“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服务范围包括农副产品种植、乡村旅游、文化教育、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