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彭水:秋冬套种中药材 铺就产业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2/10/25 乡村振兴 浏览:159
秋高气爽好时节,田间地头耕种忙。
10月14日,在重庆彭水万足镇万足社区3组,村民们正忙着栽种中药材,有的打窝,有的放苗,有的覆膜,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万足镇万足社区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以全县打造苗医苗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为契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盘活撂荒地种植中药材
“将分离的小株栽种到土壤中,轻轻压紧根部的土壤。”中药材基地负责人陈启兵正在教村民如何种植石菖蒲。
陈启兵,万足社区当地人,以前从事中药材收购,前几年,他在当地政策的支持下开始了中药材种植之路。
“这几年野生中药材比较少,收购比较困难,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发展产业,于是我就决定自己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陈启兵说。
为了更好发展产业,陈启兵建立了中药材加工厂。2019年,他还成立了丞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了5亩吴茱萸。
“吴茱萸已经投产,每亩收入5000多元,总共收入了2万余元。”陈启兵告诉记者,第一次种植中药材就有所收获,非常高兴。
吴茱萸的成功让陈启兵有了发展中药材的信心,他决定继续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经多方考察和论证,选择了百部、黄精、石菖蒲、吴茱萸等中药材品种。
今年,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200亩种植中药材,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增产增效。
“撂荒地开垦出来种植中药材,基地和村民实现双赢。”陈启兵介绍,流转村民土地,熟土300元一亩,荒地100元一亩。基地还新修了产业路,也方便以后村民种庄稼。
套种中药材实现双收益
当天,记者看到,基地里有的土地套种了黄精和百部两种中药材,有的土地则是套种了石菖蒲和百部。
“你们看,今天正在栽种的是石菖蒲,这也是和百部套种在一起。因为石菖蒲根系往四周发散,百部往下面垂直生长,所以套种在一起,两不耽误。”陈启兵一边给记者示范种植一边讲解套种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套种中药材,一份土地就有了两份收益。
“因为我以前收购中药材,所以对中药材的生长条件比较了解,种植中药材特别要注意的就是病虫害防治,比如叶斑病和炭疽病。”说起中药材种植方法,陈启兵头头是道。
平时,基地还带动老百姓种植中药材。张朝乾是基地的务工人员,他自己也种植了2-3亩中药材,既有了务工收入,还有了中药材的收入。
“村民可以在基地购买种苗,等村民中药材收成后,基地负责收购中药材,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陈启兵说。
家门口就业铺就致富路
秋收结束后,当地村民大多闲在家,中药材种植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万足社区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规模化种植等方式,铺开了一条中药材种植的富民路,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万足社区村民陈启容是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之一。她告诉记者:“我在中药材基地务工,做一天可以得到100元的工资,一个月还是能做20多天,可以收入2000余元。”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务工的机会,在基地务工的农户有30户左右。
“农忙时节,基本上平均每天有10人左右在基地务工,今年基地支付务工工资10余万元。”陈启兵说。
谈到接下来的打算,陈启兵介绍:“下一步,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种植。同时,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拓展产业生产链,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艺术“活化”让古村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