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
1月1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50余件精选馆藏文物集中呈现,向人们讲述兔文化故事,并通过他们祝福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据介绍,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位,在众多动物中...
重庆酉阳:生态养蟹 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发布时间:2022/03/10 乡村振兴 浏览:7
“按照目前大闸蟹的生长速度,到十月份就可以进行销售了。”3月7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隆镇龙潭村107亩稻田养蟹基地,村支书杨秀洪正组织村民对今年一月份投放的7万只蟹苗进行喂养、打捞浮漂、查看蟹苗生长情况。
“按照养殖计划,每亩稻田蟹苗能存活400只左右,按市场价25元一只来算,这批蟹苗预计销售107万。”杨秀洪笑着算了一笔账,再加上100亩稻田生产稻谷5万斤,这一笔账算下来,就有108万的收益,如果蟹苗存活率更高,村民得到的收益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据悉,该基地为“东营稻田养蟹产业园”项目,总投入82万元,东营出资60万,村集体经济自筹22万。通过“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稻田养蟹。涉及农户97户357人,其中脱贫户13户48人。
值得一提的是,东营方面除了提供蟹苗、养殖技术外,还采取订单式收购,解决了村民们发展养蟹产业的后顾之忧。村民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获取收益外,脱贫户还能按照1%的比例进行效益分红,此举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村民劳务支出了15万左右。”杨秀洪说。
“去年9月养蟹产业动工我就在基地务工,目前共收入8000多元。”龙潭村4组村民杨再高现年60岁,平时除了做点零工,一有空就到养蟹产业园务工。他说,村上发展产业,不仅盘活了荒田,还带动老百姓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收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流转的荒田有40亩。”杨秀洪说,将外出务工村民的闲置荒田利用起来,能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据了解,稻蟹共生种养模式,使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容纳多物种生长,实现“用水不费水、用地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闸蟹对农药等十分敏感,可防止农户大量施用农药,确保稻蟹共生稻田产出优质大米。大闸蟹还能帮助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水稻增收的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用量。稻田也为大闸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仿生态环境”。
“我们对养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如果效益良好,村上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杨秀洪表示。
上一篇: 重庆綦江:稻油轮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