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酉阳:生态养蟹 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发布时间:2022/03/10 乡村振兴 浏览:61
“按照目前大闸蟹的生长速度,到十月份就可以进行销售了。”3月7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隆镇龙潭村107亩稻田养蟹基地,村支书杨秀洪正组织村民对今年一月份投放的7万只蟹苗进行喂养、打捞浮漂、查看蟹苗生长情况。
“按照养殖计划,每亩稻田蟹苗能存活400只左右,按市场价25元一只来算,这批蟹苗预计销售107万。”杨秀洪笑着算了一笔账,再加上100亩稻田生产稻谷5万斤,这一笔账算下来,就有108万的收益,如果蟹苗存活率更高,村民得到的收益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据悉,该基地为“东营稻田养蟹产业园”项目,总投入82万元,东营出资60万,村集体经济自筹22万。通过“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稻田养蟹。涉及农户97户357人,其中脱贫户13户48人。
值得一提的是,东营方面除了提供蟹苗、养殖技术外,还采取订单式收购,解决了村民们发展养蟹产业的后顾之忧。村民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获取收益外,脱贫户还能按照1%的比例进行效益分红,此举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村民劳务支出了15万左右。”杨秀洪说。
“去年9月养蟹产业动工我就在基地务工,目前共收入8000多元。”龙潭村4组村民杨再高现年60岁,平时除了做点零工,一有空就到养蟹产业园务工。他说,村上发展产业,不仅盘活了荒田,还带动老百姓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收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流转的荒田有40亩。”杨秀洪说,将外出务工村民的闲置荒田利用起来,能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据了解,稻蟹共生种养模式,使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容纳多物种生长,实现“用水不费水、用地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闸蟹对农药等十分敏感,可防止农户大量施用农药,确保稻蟹共生稻田产出优质大米。大闸蟹还能帮助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水稻增收的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用量。稻田也为大闸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仿生态环境”。
“我们对养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如果效益良好,村上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杨秀洪表示。
上一篇: 重庆綦江:稻油轮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