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东站 四大亮点看过来

新闻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

  • 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举行

      1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后巷,热闹非凡,嘉宾云集。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新年旧城改造标志性建筑荷花池街道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暨“成都贵院.无名初”东方美学空间文化项目...

  • 2023 年 PCIM Asia 8月29日揭幕

    2023年PCIM Asia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揭幕。一众业界翘楚贤才将齐聚于这个领先亚洲的电力电子展会,探索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 即将于8月29至31日举...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重庆东站 四大亮点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2/05/24 新闻 浏览:202

重庆东站是我市新建的最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枢纽,衔接京昆、包(银)海、沿江、厦渝“两纵两横”四条高铁主通道。作为重庆市“米”字型高铁网的关键节点,重庆东站有何亮点?
5条高铁始发
重庆枢纽地位提升
根据规划,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的“三纵两横”在重庆交汇,重庆东站将承担其中“两纵两横”的交汇职能。
“重庆东站是重庆联系武汉、西安、长沙等中心省会城市,进而联系深圳、广州、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东部门户。东站的建成将显著提升重庆的枢纽地位。”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市民在重庆东站如何出行?
据介绍,重庆东站通过成渝、渝万高铁,将衔接国家沿江高铁主通道,串联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长三角等城市群。乘客从东站出发,1小时可达成都、3小时到武汉、6小时到上海。
重庆东站通过渝万、郑万、渝西、渝昆高铁,衔接国家京昆高铁主通道,串联起滇中、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乘客从东站出发,1小时内到达万州、3小时到达昆明、6小时到达北京。
重庆东站通过渝湘高铁,衔接国家厦渝高铁主通道,串联起长江中游、海西等城市群。乘客从东站出发,1小时内到达黔江、3小时到达长沙。
重庆东站通过渝贵高铁,衔接国家包(银)海高铁主通道,串联起黔中、北部湾等城市群。乘客从东站出发,1小时到达贵阳。
智能建造
让乘客出行更便捷
在重庆东站施工现场,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两台塔吊伸着长臂缓缓地转动着。
“这两台塔吊一举一动,都有远程监控。作业区域内,当它们的长臂之间距离小于2米,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并紧急制动,可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中铁建设重庆东站项目总工程师江志远介绍。这得益于项目部自主研发的“156智慧建造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是一套整合物联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建造平台,围绕设计和施工,拥有智能进度、智能劳务、智能物料、智能场区、智能监控、智能调度六大智能场景,可以让施工过程中的人、机器、资源、环境实时连通,实现数据共享。
这只是重庆东站打造智能车站的一部分。未来,旅客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智能诱导屏等,就可查询室内外路线导航、最短路径规划、联运换乘推荐等信息。站内还有机器人自动泊车等智能化设施,让旅客出行更便捷。
空铁联运
5分钟内换乘多种交通工具
重庆东站的另一个亮点,是通过引入铁路枢纽东环线,打造空铁联运的快速连接通道。
未来,乘客在重庆东站乘坐枢纽东环线公交列车,可一站直达江北机场,实现更加便捷的空铁换乘。同时,重庆东站还将通过渝湘高铁与重庆站快速联通,实现铁路枢纽东环线与江北机场、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无缝衔接。
据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东站设有8层立体布局站场,高架桥以上3层,桥下空间5层。重庆东站利用桥下约40万平方米的空间,在承轨层下方布置了公交车、长途车、出租车、社会车辆、4条轨道交通站点等配套设施。届时,乘客下了高铁,基本可实现5分钟内换乘多种交通工具。
光伏发电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两万吨
重庆东站还将打造我市首个节能低碳绿色铁路综合枢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两万吨。
根据规划,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屋面将设置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400万度,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6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230吨。
重庆东站还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能源站进行集中设置,通过采用高效冷热源机组,在保证使用功能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建筑能耗较常规建筑降低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3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