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对话2021年最美渝警楷模、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获得者余行江

新闻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

  • 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举行

      1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后巷,热闹非凡,嘉宾云集。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新年旧城改造标志性建筑荷花池街道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暨“成都贵院.无名初”东方美学空间文化项目...

  • 2023 年 PCIM Asia 8月29日揭幕

    2023年PCIM Asia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揭幕。一众业界翘楚贤才将齐聚于这个领先亚洲的电力电子展会,探索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 即将于8月29至31日举...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对话2021年最美渝警楷模、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获得者余行江

发布时间:2022/01/17 新闻 浏览:140

人物名片
余行江,女,38岁,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科技信息化科副科长。先后荣获2021年“最美渝警楷模”,2021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其开发的全国首个“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获2020年重庆市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
很少走到前台的科信民警余行江,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她是如何与科技信息化结缘的?科技对未来公安工作将起到什么重要作用?近日,记者专访了余行江。
科信民警不坐办公室常常出警跑外勤
重庆日报:什么是科信民警?你是如何与科信结缘的?
余行江:在大多数人眼里,甚至不少同事眼里,科信民警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技术的,其实不然,我经常奔走在一线。
我刚入警那会儿,公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像如今这么完善,我们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使用的基站建设在白市驿凉风垭的大山上,供电全靠山下一户人家的线路接入。
这户人家住着一对老夫妇,尽管不需要他们出电费,可节约惯了的大爷大妈总是动不动便拉闸。我只能三天两头去给大爷大妈做工作,总算让分局的网络通信有了保障。
那会九龙坡开始布局监控摄像头,前期有450个,每一个我都要实地调试,以确保摄像头能高效运行。当时安装的摄像头功能很落后,普通民警根本无法直接调取监控查看。因此哪怕深更半夜,只要同事们有需要,都只能把我叫来“出警”。
记得2011年抓捕周克华那次,除了各单位的案侦精英,像我这样的科信民警都纷纷上阵,帮着调取查看大量视频资料,最终让周克华的影踪逐渐清晰。
不过也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公安工作在科技信息化方面的薄弱。后来随着运营商建设更稳定的基站以及高清数字化摄像头的引入,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高空坠物悲剧成为挥之不去的执念
重庆日报:你谈到的技术创新有哪些?是怎么得来的呢?
余行江:我和同事们参与开发的公安科技创新很多,例如“涉案财物跟踪管理系统”“警务随行工作App”“毒驾人员初筛检测App”“复工复产企业人员信息申报平台”“护校贴心帮”等,这些系统在打击犯罪、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校园护航等领域都起到了不小作用。
特别是我牵头开发了全国首个“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解决了此类疑难案事件追溯难、取证难、问责难的问题。
说起开发灵感,还得提起当年的“天降叉棍案”。那时候我还在读研究生,得知九龙坡区渝州交易城2号楼下,一根铁棍从天而降,插进了一位路过市民的头顶,致其终身残疾,我很是震惊,对此事一直都很关注。
随后我了解到,事后警方虽然投入大量警力进行查证侦办,但始终没有关键证据,无法认定谁是真正唯一的肇事者。最终法院判决该楼47家户主共同赔偿伤者近26万元费用。
入警后,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类似的高坠伤人案事件,让我越发难受。我一直在想,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吗?我认为,如能解决移动物体侦测抓拍问题,完全可以做出一套抓拍定位高空抛物系统。
我的想法得到了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2020年初,我们组建了一支5人攻坚团队,与一家移动数据算法科技公司合作,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半年建模测试和算法调整。
那段时间,熬夜是家常便饭,我直接将折叠床搬到了办公室。当时就像着了魔一样,满脑子都是数据。那段时间眼睛一闭全是高楼和密密麻麻的窗户。终于在半年后,我们预警监测系统的初代产品正式问世并投入了实战。
我们刚将系统投入使用几天后,就有一只锅铲从渝州交易城5号楼扔出,被我们的系统逮个正着。在确凿证据面前,肇事者无话可说,独自完成了相应赔偿。
重庆日报:“瞭望者”的预警功能是怎样运行的?
余行江:最初的版本虽然实现了抓拍取证、事后追溯功能,但如果只用于取证,只能算亡羊补牢。
于是,我们希望系统能从检测提升到预警。接下来,我带领团队继续闯关攻坚,目标是将“事后追溯取证”升级为“主动预防监测”,并智能联网于社区防控管理一线。
技术上难关太多,团队四处求助全国相关专家,现在已经记不清打了多少求助电话。几个月后,“瞭望者”2.0系统面世,与第一版相比,2.0系统可以24小时巡视监管区域。一旦发生高空抛物,系统不仅会自动生成一张标记抛物时间、抛物位置等信息的全景轨迹图和一段6至10秒的关联抛物视频,还会将其归档为一条抛物记录,一方面存储于视频云平台,一方面将该条信息推送至辖区派出所和相关物业负责人的移动终端。
根据抛物记录,社区民警和物业人员可以立即上门核查、劝诫,同时采集抛物人特征信息,录入系统后台。
同时,有了大量数据支撑,系统会自动整理并分析点位频次、高发时段等,形成风险预警模型,为查证、回溯、预警和化解矛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2.0系统试用成功的那一天,看着战友和围观群众的一片欢腾,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想原地坐下来,哭一场也罢,笑一场也罢,或者就干脆啥也不做,听听风声看看云朵,都美好,都开心。
让科技信息化助力公安工作更好为群众服务
重庆日报:未来,科技对公安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余行江:现在警力有限、警情多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基层办案,我们在逐渐引入高清数字化摄像头、联网基层民警警务手机,让办案人员也能实时调看监控,不再来回折腾,极大提高办案效率。
针对校园安全,我们依托全区视频工程建设成果,利用大数据、视频云、物联感知技术,创建出校园安全智能管控系统“护校贴心帮”,在特殊时段对特定群体实施特殊保护。有孩子离校失联,“护校贴心帮”只用10分钟便锁定其位置,“指引”民警迅速将其找到。
在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用智慧信息和科技创新做武器,是对警力最大的解放和补充。但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项目,都不会凭空出现,作为一名科信民警,这里是我的战场,群众关心的、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研发方向,我将用我的努力,让“智慧警务”服务百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