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渝北区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将开展“1311”服务,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3年全额贴息贷款
发布时间:2021/07/31 新闻 浏览:309
从7月29日渝北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渝北区人力社保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简称“一生一困”)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从去年底持续稳定在95%以上,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六月底的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上半年,渝北区还帮扶城镇大龄失业人员、低保家庭人员等困难人员就业2448人,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确保未就业毕业生1000人年底就业率90%以上
渝北区人力社保局党委委员、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韩玉平介绍,根据相关部门数据,2021届渝北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在7000人左右,预计全部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在1000人左右。针对这一部分毕业生,渝北区将从“精心组织、精准登记、精细服务”三个方面着手,确保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0%以上
目前,渝北区精心谋划了包含职业指导、岗位对接、能力提升、就业适应等24项专项活动,确保“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活动”,让每一位未就业的毕业生都得到快捷高效的服务。
精准登记是指对于各种渠道掌握到的毕业生,渝北区将逐一进行梳理,按照就业、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类型造册,同时开展为期两年的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就业状态和服务需求,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潜在风险,让毕业生上得到岗,稳得下来。
精细服务是指渝北区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将开展“1311”服务,即:针对性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有针对性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资源对接、跟踪扶持等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对其中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提供援助,实施分类管理。
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3年全额贴息贷款
大学生等各类创业者创业,需要蓬勃的创业生态环境。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渝北区已孕育出全市最多的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分别有物联网、文创设计、高新技术、信息数据、电子商务、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国际贸易、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孵化产业。
各类创业孵化基地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了1200个创业工位,创业项目不仅能在场地、活动、服务上共享资源,还有望与基地其他项目或企业发展成上下游关系。据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渝北各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1217户,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2.2万余人。
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渝北创业,渝北区提升了创业担保贷款的个人额度和财政贴息力度。在渝北创业,无不良信用,个人可申请最高30万元贷款,并享受3年全额贴息;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贷款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的优秀项目还可以申请免除反担保。去年以来,我们已经为21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5万元。
上半年渝北2448名困难人员顺利就业
在促进“一困”(困难人员)就业方面,渝北区将就业援助和托底安置结合,确保有意愿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就业的机会。
韩玉平介绍,为鼓励吸纳困难人员就业,渝北区对招用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按其实际为招用人员缴纳的社保费给予全额补贴;对招用困难人员且为其缴纳社保超过一年的企业,再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对实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按其缴纳的社保费2/3给予补贴;对低保家庭人员实现就业的,按其就业人员核减低保金总额给予等额就业补贴。上半年,全区落实社保补贴、就业补贴等政策政策2529万元,惠及困难人员4215人次。
同时,上半年,渝北区人力社保局会同区乡村振兴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联合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区举办招聘活动50场次,向困难人员多渠道发布就业岗位5.66万个,促进了2448名困难人员顺利就业。
此外,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渝北区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发道路维护、保绿保洁、基层协管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托底安置3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