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綦江:打通销售渠道 助力村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1/11/15 乡村振兴 浏览:96
深秋细雨蒙蒙,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金钗村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但在田间地头,依旧可以看到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忙着种青菜的村民。
而另一头,金钗村便民服务中心也相当热闹。在一间屋子里,三名妇女戴着头套、手套,披着围巾,一手拿着印有“金钗故事”的袋子,一手拿着称量的漏斗,将布袋中的米颗粒不差地灌进印有“金钗故事”的袋子中;而另一间屋子,两名村民也“全副武装”,一人将腌制好的盐菜放入机器切碎,另一人称量装袋密封,职责明确,分工有序。
这样的场景,在入秋丰收后,每天都在金钗村上演。
金钗村位于綦江区文龙街道,地处綦江北大门中部,西接江津,北连巴南,距离綦江城区23公里,40分钟车程。过去,由于地处太公山深处,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金钗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内劳动力不足,产业发展落后。近年来,该村村两委班子多次调研,寻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出路。
“也算不上新。我们没有改变村民的种植模式,只是打通了‘村民’与‘市场’间的道路。”金钗村党总支书记陈洪告诉记者,“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盐菜、稻米等农作物种植是村上主导产业,且受本地自然环境影响,品质较高。但因为交通不便,村民多为自用,种植积极性不高。于是,我们在去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金钗农产品农民合作社,打造‘金钗故事’品牌,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上门从村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降低了村民的运输成本;金钗村村两委班子与菜坝网、社扶网、西交网等平台多次磋商,将农产品推上各大平台,让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有了销路,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们直接从村民手里收购,价格大概是5元/斤,深加工卖出时大概10元/斤。今年我们在老百姓家里收了5余吨盐菜,销售额10余万元。”陈洪告诉记者。
“他们自己上门收,比以前我们跑几公里去卖方便多了。现在,盐菜也不需要进一步深加工,出地了就直接卖给村里,方便得很,今年我就卖了300多斤,赚了1500多元。”村民阮正平笑道。
有了更便捷的销售渠道,村民们纷纷将蔬菜在家门口进行销售。今年,金钗村村集体合作社已收购村民种植的南瓜12吨、盐菜5吨、番茄4吨,大米15吨,销售额近30万元。
“今年卖得还行,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我们打算把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改善人居环境,一部分拿来建设一个小的农产品加工基地。”陈洪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会依托本土历史文化故事,打造好‘金钗故事’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扮靓人居环境,让村民生活好起来、富起来。”
下一篇: 重庆大足:花卉产业 美了乡村富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