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大巴山是我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

新闻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

  • 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举行

      1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后巷,热闹非凡,嘉宾云集。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新年旧城改造标志性建筑荷花池街道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暨“成都贵院.无名初”东方美学空间文化项目...

  • 2023 年 PCIM Asia 8月29日揭幕

    2023年PCIM Asia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揭幕。一众业界翘楚贤才将齐聚于这个领先亚洲的电力电子展会,探索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 即将于8月29至31日举...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大巴山是我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

发布时间:2022/05/12 新闻 浏览:205

“这张脸初见宛若重逢,是站在时代里的每一位父亲。面对他,可以唤醒观者对每一位父亲的记忆。”
5月10日晚10点半,央视一套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如约播出。片中,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创作油画《父亲》的心路历程和其在大巴山的经历,在解说中向广大观众娓娓道来。
记者电话联系上罗中立,电话那头,看完节目的他饱含深情地说:“大巴山是我这辈子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她好比是我的精神母亲,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罗二”为村庄“代言”
助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还原乡愁记忆
画中的老人目视前方,古铜色的面孔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眼角……每一位看过《父亲》这幅画的观者,内心无不产生巨大的震撼。
1980年,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时,罗中立32岁,在川美读大三,是当时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1981年1月17日,《父亲》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轰动全国。如今,《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国家教材,被认为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父亲》的人物原型,是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村民邓开选。双城村曾是罗中立年轻时体验生活、找寻创作素材的地方,邓开选正是罗中立当年的房东。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但和驷马镇以及双城村的情感纽带,这些年在罗中立心里一直没有断过。
“我4月份才去了驷马镇和双城村一趟,在镇上住了四五天,在村里住了一天。”提起这趟旅程,罗中立有些兴奋。他说,听到村里的老人还亲切地称呼他当时的外号——“罗二”,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这里扎根的岁月。
《父亲》这幅油画知名度高,作为当年写生、创作地的双城村,如何借势发展?前些年,平昌县、驷马镇多方问计问策,并得到罗中立的支持,决定主打“乡愁牌”,更好地发挥《父亲》文化品牌作用,聚焦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留住乡愁记忆。
去年底,平昌县正式启动“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以“父亲村庄”为核心区,在不改变原来风貌的基础上,打造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这次我回去,看到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罗中立在电话里向记者推介起这个乡村旅游项目。
“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发展的‘天时’,我希望驷马镇和双城村可以打造‘中国父亲节’的固定IP活动。”罗中立说,全国的绘画票友都可以来到这里创作,给自己的父亲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带着自己的父亲,到这里给父亲过一个格外有意义的生日。
大巴山给予源源不断创作灵感
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
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期间,曾有媒体记者问罗中立退休后最想做什么?罗中立风趣地回答:“到山里去。不过,退休之前,我最爱干的也是到山里去。”
罗立中所说的山,正是大巴山。它是陕西、四川、湖北、重庆四省市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号称千里巴山。
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精神之母。或是高山,或是大地,也可能是河流,或者故乡。它们博大的胸怀,滋养了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对罗中立来说,大巴山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母亲,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很多人都知道泰山、黄山这些名山,我希望用我的画笔,让大家都知道大巴山。”凭借《父亲》,罗中立完成了艺术创作的转变。此后,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民为表现对象,农村生活的素材和以“大巴山”为母题创作的系列作品,几乎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古往今来,大巴山殷实的土地、纯朴的民风,培育出了极为丰富的民间艺术。山民匠人手下世代相传的各种年画、剪纸、刺绣、皮影、木雕、石刻、泥塑……犹如大山间多姿多彩透发着乡野灵气的山花。正是这些素材,在罗中立的画笔下,变成了单纯鲜亮的色彩、变形夸张的形象、率真简略的语言。大巴山里民间艺术原生态式的欢乐、幽默和无拘无束,到了罗中立的绘画中,全部化为了本朴、由衷和自由自在的美意。
罗中立永远记得在大巴山里一个夜晚的对话。山里没有电,那天他和邓开选聊天。邓开选跟他说,“每个人都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我是农民,本分就是种地,你是画画的,本分就是画画。”这一番质朴的话让罗中立顿时明白了——他要画的就是农民。
“这些年我一直在画大巴山,一直在画这里的农民,但是大巴山是我这辈子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位一鸣惊人的大三学生,如今也已退休七年。但是罗中立对大巴山人的那一份牵挂和那一份描绘,却从未停止。“艺术只有植根民族,展现时代精神,才有生命力。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乡土题材值得我用一生去创作。”
今秋招收博士生
继续为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发挥光和热
在四十多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四川美术学院涌现了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被称为“川美现象”。作为这一现象的第一批代表人物,罗中立对乡土社会的描述、对现实的关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艺术品市场逐渐繁荣。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作为川美的老院长,罗中立对学生们又有着怎样的建议呢?
“真正的艺术才有真正的市场,好的艺术一定会有好的市场,但好的市场未必是好的艺术。”罗中立说,在充满诱惑的当下,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努力工作,要让市场拜倒在自己脚下,而不是让自己拜倒在市场的脚下。
对已经从院长职务上卸任的罗中立来说,他很愿意继续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学校邀请我继续回去带博士生,今后在川美校园和在重庆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罗中立说,他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未来创造更多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