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九龙坡:首次发现巴文化竹制品 距今2200年

新闻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

    1月1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50余件精选馆藏文物集中呈现,向人们讲述兔文化故事,并通过他们祝福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据介绍,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位,在众多动物中...

重庆九龙坡:首次发现巴文化竹制品 距今2200年

发布时间:2022/03/24 新闻 浏览:33

3月19日,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对冬笋坝遗址的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修复工作人员发现了排列规律且较为完整的编织制品,这是重庆地区现存极为罕见的早期竹编生产生活用品,这也是重庆地区首次发现巴文化竹制品,初步估计该制品距今已有2200年。
2020年9月至12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遗址,2021年6月至今,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持续进行中。在清理一件战国青铜釜甑时,工作人员发现了器内留存的编织制品。该制品直径残长约12厘米,残高3厘米,初步检测鉴定编织物为竹纤维制品,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在重庆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环境的限制,脆弱的有机质文物很难保存下来,因此从未发现过保存如此清晰完整的巴人时代竹制品。”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顾来沅介绍,此次发现得益于冬笋坝遗址优质的埋藏环境,特别是黄黏土的高密闭性,既延缓了有机质文物的氧化腐朽,又保证了适宜的湿度不会造成有机文物干缩或翘曲,加上竹制品紧贴的青铜器对微生物的滋生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这些原因共同促使该竹制品留存至今。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文物对于探讨巴人时期编织工艺、生活业态以及丧葬礼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将对其测年判定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信息提取做好保护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