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重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对中心城区167个轨道站的出行便捷性进行“体检”和“诊断”
发布时间:2021/08/17 新闻 浏览:85
住在轨道刘家坪站北侧的市民张惠,最近心情不错。
原来,张惠居住的小区和刘家坪站之间的河上将会新修一条步道,今后步行到轨道站只需10分钟左右。而过去,由于河流阻隔,张惠必须绕路,步行至少需要30分钟。
张惠或许不知道,支撑这个人性化决定的,是一个大数据平台: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可汇集、共享、应用全市交通数据,并面向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综合决策支撑。
过去一年来,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对中心城区167个轨道站的步行便捷性进行了全面“体检”,并针对其中60个轨道站点制定了个性化优化方案。
经测算,优化完成后,这些轨道站周边800米覆盖范围内,76.9万人每天步行到轨道站的时间将节约1.9分钟。按照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这70多万人一年能少走七八小时“冤枉路”,总共为大家节约了约600万小时。
时间就是财富。这么大一笔“财富”是如何节约下来的?
“这是一次数据驱动的解决问题过程。”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高志刚介绍,2020年,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政府各部门间、政企间交通数据汇集共享。同年,为提升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发放了6万份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市民的出行感受。根据市民反映的种种不便“症状”,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体检”和“诊断”。
以轨道谢家湾站为例,数个大型小区和鹅公岩小学位于站点东北侧。多份问卷表示,因为轨道站点位于高坡上,没有直达通道,小区居民需要绕一个U形的大弯,步行35分钟左右才能到达。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该区域中道路、建筑密集,如何才能设计出一条距离最短、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路线?
“本质上,这是一道数学题。”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小勇解释,首先,交通大数据模型依托地图数据,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3米见方的“格子”;然后基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结合实际地形,根据公式计算出若干路径,再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针对轨道谢家湾站,交通大数据模型给出的答案是:从轨道站点东北侧修建人行通道,连通小区及鹅公岩小学。
基于这一思路,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经过实地勘察后建议,从鹅公岩小学利用围墙退让修建步道,连接梯道、垂直电梯,再将人行天桥接入抗战兵工街,连接通往谢家湾轨道站的地面通道,从而克服高达43米的地形高差。
唐小勇介绍,刘家坪轨道站与小区之间的跨河步道,也是经过交通大数据模型计算后,综合考虑现有道路走向、河道宽窄等,选择的最优位置。
高志刚表示,2020年底,依托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针对60个存在问题并具备改善条件的轨道站点,共提出100条新增和优化路线。其中第一批30个轨道站点提升优化已经纳入2021年市级民生实事,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