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市荣昌区:河包粉条制作技艺 百年“硬菜”美味天下
发布时间:2021/11/29 美食 浏览:189
河包粉条始于1672年,生产历史长达300多年,最早,当地村民将红薯磨成粉,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制作成粉条,用于炖猪蹄,这成为家家户户过年的一道“硬菜”,也成为河包村民过年的传统习俗。
居住在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的毛兴志从小就跟着家人种红薯、打红薯粉、制作粉条,1989年,他建起了自己的粉条厂——重庆市荣昌区顺溜食品厂,目前年产量1400吨,产值达1000万余元。
走进顺溜食品厂,抬眼一望,一排排金黄的粉条整齐地排列在晾晒杆上,随着地形的上升,一层层粉条像是“垒”上了山。“最近是火锅旺季,厂里正忙着生产火锅粉条。”毛兴志说,以前厂里每天生产粉条几百斤,现在已经增长到上万斤。
谈起河包粉条的历史,毛兴志介绍,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民将粉条作为一种副业,将其逐步商品化。为了让粉条卖得更远、卖得更久,粉条产品也从以“鲜粉”为主,向以“干粉”为主进行转变。通过不断发展,河包镇如今形成相对集中的粉条生产基地。到2020年,河包镇拥有粉条生产企业30家,成为小有名气的“粉条之乡”。
河包粉条为什么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毛兴志表示,主要还是因为其制作手艺。
“河包的手工红薯粉,除了红薯和水,不添加其他任何东西,保证其味道纯正天然。”毛兴志说,红薯粉条是用红薯淀粉制作而成,粉条的制作要从挑选红薯开始,首先得选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把泥土、杂质清洗去除。然后用铡刀把红薯切成小块,再将小块的红薯放入土磨碾碎磨浆,边磨边加水,磨得越细越好,以提高出粉率。研磨成浆后,再经过滤、沉淀精髓、晒粉脱水、沸水打芡、拉粉出锅等“精工十二道”工序,一份柔韧爽滑的粉条才算制作完成。
手工制成的优质粉条呈黄褐色,且纯、韧、糯、筋,放在火上一烤就会膨成卷曲的空心脆条,下锅煮不易断、不易碎、更不会发白膨胀。纯正的红薯粉条极易入味,又有自己独特的口感,煎炸烹煮、蒸炒炖拌都会有不同风味,也就成了许多人钟爱的菜肴佳品。
毛兴志表示,手工红薯粉条的美味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制作,揉芡、打条、烫煮、出锅,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专人负责。作为传统红薯粉条加工镇,河包镇很多村民们都掌握了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技艺,现在村里有些上年纪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凭着这项手艺,也可以每天在加工厂里挣到200元左右的收入。
随着河包粉条生产技艺的日臻完善,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为扩大市场,不少以河包人为主的荣昌人开始到全国各地生产加工粉条,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迄今为止,荣昌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粉条加工厂超过100家。
2016年,随着电商的兴起,河包粉条加速发展,成功开发了湿态粉条生产技术,插上电商的翅膀后,河包鲜粉条走进全国千家万户。到2020年底,河包粉条占据全国火锅粉条和酸辣粉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凭良心,做粉条’,这是河包粉条行业的一条行规,我们将把这条行规传承发扬下去,让河包粉条品牌更加响亮。”毛兴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