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重庆彭水:高山峡谷“游”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2/10/23 产业 浏览:32
10月12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冬瓜村1组,20多口鱼塘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峡谷之间,鱼塘两旁都是高山密林,峡谷里的山泉水潺潺流过鱼塘,鱼塘边的少许土地栽种着多种时令蔬菜,足以看出主人家勤劳持家,眼前景象好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在大垭乡冬瓜村1组,记者见到养殖户王元生时,他正在清理鱼塘里的落叶。王元生说:“这样做是防止落叶堵塞进出水口,确保池子的干净卫生和溶氧量。”2017年,王元生依托冬瓜村的资源优势,回乡建鱼塘,养殖鲟鱼、草鱼、鲫鱼等,让冬瓜村的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
利用家乡好资源返乡养殖生态鱼
王元生是土生土长的冬瓜村村民,打小就知道这里的水质好,水源也很充足,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原本在外打工的王元生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元生把当地的水源取样拿到专业的水质检测机构做鉴定,鉴定出来的水质非常适合养殖冷水鱼,这可把王元生高兴坏了。
说干就干。王元生立马筹集资金修建鱼塘,从湖北引进中华鲟鱼苗,去湖北、云南等地学习养殖技术。“每次出去学习都要在基地学习一个星期,每天跟着当地的技术人员,认真记录养鱼要领。”王元生说,每次他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
目前基地养殖的主要是中华鲟,中华鲟是冷水鱼,非常适合这里的水质,还养殖了草鱼、鲫鱼,今年还试养了100多尾金鳟鱼和虹鳟鱼。
王元生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2度至18度之间,水质非常好,养出来的鱼肉品质高,鱼也不易生病,这样的饲养成本也低了,还深受顾客的喜欢。
精心管护每条鱼养殖技术最关键
王元生夫妇每天吃住都在基地,白天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巡一次塘,每天凌晨五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实践,王元生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养殖技术,也有自己的小窍门,说起如何养殖冷水鱼,王元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养鱼要根据地理条件选址,一定要选在水源丰沛的位置,并根据鱼池的大小投放鱼苗,放多了缺氧,鱼苗会死亡。”
“八两以下的小鱼每天都要换洗鱼池,小鱼比较娇气,需要精心呵护,大鱼可以一个星期或半个月洗一次鱼池。”王元生说,只有鱼池保持干净卫生,鱼儿才不容易生病,养鱼的重点是水质要干净,还要定时定点定量的科学喂食。
“鱼儿长得好,勤分是关键。”王元生说,大小混养,小鱼会被大鱼欺负,所以每个月都要分一次,这样才长得好。
产品深受顾客青睐延长产业发展链条
“老板,称一条草鱼煮鱼片,称两条鲫鱼熬汤。”
“要得,自己去池子里面捞嘛,看上哪条捞哪条。”
记者看见,顾客下了车就来到鱼池拿起工具捞鱼。“这里的鱼品质好,肉质紧实,现捞现煮,新鲜得很哟!平时和朋友聚会就来这里吃。”市民陈先生说。
原来,王元生夫妇不仅养鱼,还在基地开起了农家乐。“来这儿的客人多数是老顾客。”王元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儿子还在县城专门卖自家的鱼,县城的顾客可亲自挑选。
记者了解到,来这里的客人不仅可以吃上生态鱼,还可以吃到绿色新鲜蔬菜。
王元生告诉记者,配菜都是自己种的蔬菜,跟着季节走,季节上有什么菜就给客人吃什么菜,客人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平时一天有两三桌客人,客人多的时候忙不过来就请附近的村民帮忙。
冬瓜村的好水质养出优质好鱼,不少顾客慕名而来。生态鱼不仅销售到当地和彭水县城,还销往贵州省、广东省等地,商家自己来基地收购,对养殖户来说降低了运输风险。
上一篇: 重庆涪陵:“柚”到丰收季 果农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