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彭水:“薯渣”变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3/01/15 产业 浏览:186
2022年,重庆彭水郁山镇玉山村村民向业文将全镇的3000多吨红薯渣进行回收,密封储藏,做成喂养生猪的饲料。“及时回收,保证新鲜,同时防止大家乱倾乱倒,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向业文说。
2016年,向业文回到家乡郁山镇,探索生态产业发展。如何把红薯渣变成绿色饲料,是他探索的主要方向。“把红薯渣变成饲料,解决了红薯加工的一大难题,盘活了红薯种植和生态养殖两大产业,减轻了农村环境负担,真正推进乡村美、百姓富。”
让“臭薯渣”变“香饲料”
郁山镇出产的“晶丝苕粉”,色泽光亮透明,口感绵软富有弹性,深受顾客欢迎。红薯产业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郁山镇有10多家红薯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村民自己加工红薯。每到红薯加工的季节,薯渣处理就是一大难题。
“红薯是喂猪的主要原料,富含纤维的薯渣为何不做成饲料喂猪呢?”在大量走访红薯加工企业和农户后,向业文得到的答案是:鲜红薯加工主要集中在10月份,薯渣量大,保鲜难度大,为短时间消化红薯渣带来挑战。
“要利用好薯渣,首先就要解决保鲜问题。”向业文说,在探索薯渣的保鲜过程中,他通过查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将薯渣进行密封透水储藏。“只要解决了密闭和透水问题,薯渣就不会变质。”
薯渣保鲜,只是做好饲料的第一步。从2017年开始,向业文开始自己养殖生猪,利用红薯渣为主要原材料的饲料探索就此展开。
“要让猪肯吃开胃,就要做成口感酸甜、带有酒香味的饲料。”在此期间,向业文将储藏的红薯渣进行二次发酵。在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后,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发酵方法:“二次发酵,最主要就是根据每个季节的气候和温度,来调整发酵时间,时间短了口感差,时间长了发酵失败。”
发酵后的红薯渣与玉米、谷糠、大米、麦麸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备,然后就成了生态饲料。向业文抓起一把饲料说:“闻闻,酒香味不错。”
解决难题盘活产业
今年,郁山镇钟鼓村红薯种植大户罗银兰不再为处理红薯渣而头痛。
“以前加工红薯,处理薯渣最恼火。”罗银兰说,她规模化种植红薯近10年,每到红薯加工时节,她都专门找车辆将红薯渣运送到地里集中填埋,既费时又费力还费钱。
“今年加工红薯最省心。”罗银兰说,在红薯采挖前夕,向业文上门商量免费收运红薯渣,罗银兰打心底高兴。
在罗银兰的红薯加工厂房,一辆运送薯渣的车辆停靠在除渣口,装满一车,就被运送到向业文的薯渣储藏池。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在有底气把这个技术不断推广下去。”向业文说,从2017年的10多吨到2021年的400多吨,再到2022年的3000多吨,他正逐步将研发成果投用。
“在消化更多红薯渣的同时,也为生态养殖提供更加可靠的绿色饲料。”向业文说,彭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这为以红薯渣为原材料的饲料加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不仅进一步推动红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生态养殖。”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随着红薯渣饲料的研发成熟,向业文喂养生猪的规模也逐渐壮大。从2017年的10多头,到如今的100多头,向业文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解决了饲料的问题,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干。”向业文对自己的生态养殖充满了信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的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郑远发就是其中一位。
“栏圈里干干净净的。猪肯吃、健康。”郑远发说,发酵的红薯渣和玉米面、谷糠、大米、麦麸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饲料,比单纯地用红薯和玉米面的传统的养法更好,猪的肉质更好、更香。
“大家参与进来,我提供饲料和技术,改变大家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喂法,把生态养殖搞得更好。”向业文说,在引导村民通过红薯种植和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中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他将进一步建成规模化养殖场,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