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非遗进驻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园 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2/06/10 新闻 浏览:298
“走马是条东大道,贯穿重庆与成都……”西部(重庆)科学城走马小学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巧姑救公公》《孝子遇虎》《三个儿子争父》等“走马故事”,正通过孩子们抑扬顿挫的声音和眉飞色舞的表情呈现出来。作为坐落在走马古镇内的小学校,走马小学于近日正式成立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并为辖区学生开设公益特色文化课堂。
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天真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沐浴着民间文化的阳光雨露,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自2000年起,‘走马民间故事’就已进入校本课程,每周有一堂课专门用于学生学习民间故事、歌谣或谚语。”走马小学民间文化特色办公室主任朱伟说,“民间文化的根植应从幼年起步,在学子心中扎下民间文化的‘根’,可确保这一传统文化不被轻易遗忘。”
目前,走马小学广泛开展民间文化采风活动: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听讲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中年级学生还要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高年级学生要对民间故事家和民间歌手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撰写有关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禁忌的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也间接促进了他们的学业进步。”朱伟说。
走马镇在历史上是成渝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天南地北的客人川流不息,也带来了各地的新鲜见闻,久而久之,便孕育出了以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俗语为主要形式的走马民间曲艺。
2006年,“走马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当下许多“非遗”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不同,“走马民间故事”的传承保护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据介绍,走马小学借助走马镇厚重丰富的文化,从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任出发,2000年便踏上了创建民间文化特色学校的征程。为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确立了“民间文化润心田”的主题文化,“驿路故事伴成长”的办学理念,“走马正道志高远”的校训,使整个校园文化一脉相承。
如今,非遗工作室正式挂牌并持续开展特色文化校园教学,为给更多“小小故事家”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学校公益特色文化课堂中邀请民间故事市级传承人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故事讲述、非遗文化课堂、文化传承理念等培训,让孩子们从小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小窗口。
“走马民间故事”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辛勤耕耘非遗传承,已结出累累硕果。目前走马小学已编辑出版了《黄葛树下是我家——走马民间故事集·青少年版》《走马民间文学精选》等系列丛书,并且建立了校本课程体系。
“非遗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已成为走马小学的一大亮点,这也是科学城内极具特色的校园。同时,走马镇也充分利用高校助力强师优教,开展校地合作,与重庆文理学院签订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及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切实提高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帮助学校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队伍,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走马小学校长薛正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