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重庆市农科院破解蚕豆产业化难题 预计年均增收2亿元
发布时间:2022/12/19 产业 浏览:233
重庆市农科院通过选育抗病品种-稻田免耕技术-病害预警三重技术体系破解重庆鲜食蚕豆产业化难题,平均每年可为蚕豆产业化生产增收2亿元。
据重庆市农科院豆类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介绍,新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抗赤斑病鲜食蚕豆品种渝蚕1号、通蚕鲜8号等品种,较传统品种增产30%以上且受赤斑病影响较小。新品种的应用使重庆平均每年增加蚕豆产量3.5万吨,实现本地120万亩鲜食蚕豆从零散种植到产业化密集种植的突破,而且技术覆盖范围扩展到贵州、四川、湖北等周边各省,可有效保障春季“菜篮子”供应。
该技术体系还对有限耕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运用轻简化稻田免耕技术栽种蚕豆,打破水稻田大量冬闲撂荒利用率低的传统现状,新技术具有工期短、用工少、效益高的显著特点,平均每年可为蚕豆产业化生产增收2亿元,同时开发蚕豆花茶等周边产品,提振下游相关产业经济。
同时,新技术体系还强化联合预警机制,会同重庆市气象局、重庆市种子站、重庆市农技总站等多家机构构建了蚕豆赤斑病联合预警技术体系,将蚕豆赤斑病中、重度发病率从67.5%降低至1.9%,全方位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以该新技术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纪录片《重庆“稻茬”蚕豆亩产2000斤的秘密》近期还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办的国际科教影视奖“中国龙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