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
1月1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50余件精选馆藏文物集中呈现,向人们讲述兔文化故事,并通过他们祝福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据介绍,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位,在众多动物中...
重庆涪陵联农村:“九叶青”下话小康
发布时间:2021/09/28 财经 浏览:90
金秋时节,行走于涪陵区白涛街道联农村田野间,处处都是草木葱茏的景象——绿意盎然的花椒林、干净整洁的通村公路与周边房屋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新农村美景。田间地头,村民们或手持剪刀或挥动锄头,抓紧为花椒树修剪蘖枝、清理杂草,一棵棵整齐划一的“九叶青”花椒树长势良好。而这一切得益于该村产业精准化的发展,为老百姓铺就了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修剪枝条要记住三句话,‘疏里不疏外,疏掉不疏翘,疏弱不疏强’,现在修枝修得好,第二年花椒产量才会高。”近日,在联农村5组的一片花椒地里,该村党委书记唐安明手把手教村民黄廷贵修剪花椒树蘖枝的技巧。
“枝条修剪完后,就要着手给花椒树喷施钾肥和烯效唑来促进枝条老化、预防病虫害。”黄廷贵背着电动喷雾器,按照唐安明的指导给花椒树施肥打药。“种植花椒不费功,只要管护得当,收入就能看得见。”
由于联农村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过渡区,土地贫瘠且不积水,因此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加上土地坡度大,导致劳动强度大,不适合传统农作物耕种。2002年,该村利用退耕还林的契机种植了3000多亩花椒树。花椒树相继投产后,村民从中受益,种植花椒树的积极性增强。目前,该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花椒,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
今年59岁的黄廷贵曾是村上的建卡贫困户,近几年,他家通过种植花椒、红苕等农作物实现稳定脱贫。
“以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植花椒,一亩地产值可以达到6000元到1万元,并且花椒树耐旱,种植花椒不费劳力,很适合我们村种植。”唐安明介绍,如今村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很高,该村提出“留足口粮田,户户种花椒,人均超2亩,收入过万元”的号召,让花椒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
“收工,回家。”时近正午,黄廷贵背上的喷雾器也空了。“走,去我屋坐坐。”
记者跟着黄廷贵的脚步走在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现在这日子才好哦,政府不仅把我家的老旧危房翻修成了砖瓦房,道路也硬化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也安进了屋,再也不靠‘天落水’了。”黄廷贵边走边介绍。
“最重要的是村上把产业整起来了,家庭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说话间,黄廷贵打开房门,干净整洁的家里除了冰箱、电视,还有一台新近安装的净水机。“现在条件好了,要享受生活了。”黄廷贵乐呵呵地说,由于他爱人身体不太好,去年卖了花椒,就把睡了几十年的旧木板床给拆了,换了新床,还订做了一套品牌衣柜。
“前几年过年时,我们家穷得连拿出钱置办年货都困难。能过上现在这好日子,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和各级部门、干部的持续帮扶。”黄廷贵感激地说。
立足生态发展花椒种植成联农村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黄廷贵家共种植有近8亩花椒树,每亩花椒地年产值6000余元。同时,通过花椒地套种红苕的方式,种有6亩红苕,夫妻二人手工制作红苕粉有1400余斤,售卖后能收入1.6万余元。此外,他家每年养殖10多只鸡、2~4头生猪和6桶蜜蜂。一年下来,他们的家庭毛收入6~7万元。
“我现在还育了1000余根花椒树苗,来年再发展5亩花椒地。”黄廷贵告诉记者,有村上的清香花椒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回收销售,他对花椒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等我育的花椒苗移栽后,我想在房前屋后栽上柚子树,再种点花草美化环境,说不定以后会成为城里人的打卡地嘞……”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唐安明说,近年来,联农村立足于生态发展,将花椒种植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采取集中成片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方式,重培训、树品牌,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使花椒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摇钱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目标注入强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