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天津建立专班机制破解重点群体就业难,实施专项培训形成“双能”型人才集聚高地

新闻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

  • 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举行

      1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后巷,热闹非凡,嘉宾云集。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新年旧城改造标志性建筑荷花池街道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暨“成都贵院.无名初”东方美学空间文化项目...

  • 2023 年 PCIM Asia 8月29日揭幕

    2023年PCIM Asia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揭幕。一众业界翘楚贤才将齐聚于这个领先亚洲的电力电子展会,探索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 即将于8月29至31日举...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天津建立专班机制破解重点群体就业难,实施专项培训形成“双能”型人才集聚高地

发布时间:2021/09/03 财经 浏览:14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本固、邦宁、心定、民安。
今年以来,重庆人力社保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闻令而动,上下齐心,强力推进,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85万人,同比增长26.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0万人的83.1%;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作为“民生之本”和“经济晴雨表”,这张亮眼的就业“答卷”说明我市促进就业工作进而有为,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企稳的有力支撑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勠力同心
建立专班机制破解重点群体就业难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如何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今年以来,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教委、团市委等相关单位共同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实施扩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扩招、科研助理、社区岗位开发“8个扩大”措施,构建“人社+教育+其他市级部门+高校+区县”5方联动机制,建立“日研判、周通报、旬会商、月约谈”4项工作制度,筹集政策性岗位5.4万个。
同时,为保障困难群众就业,今年我市组织开展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对安排外地员工留渝过年的各类企业和见习基地给予300元/人的“留岗红包”补助,支持企业稳产稳岗。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专项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此外,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便民利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困难人员就业4.2万人。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实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长江退捕渔民等就业帮扶全覆盖,全市24.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高14.5个百分点,58.6万名市外员工留渝过年实现“愿留尽留”,400余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实现“应返尽返”;脱贫人口就业76.6万人名,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全市1.05万名退捕渔民实现“退得出”“稳得住”。
品牌引领
建立促进机制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33岁的蒋泽进是四川资阳人,今年3月,他在重庆创办重庆增锦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2014年时,我就在重庆创业了一次,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缺少管理经验等问题失败了。”蒋泽进说,当年,由于他的公司注册地是重庆,自己户籍在四川,造成在川渝两地都无法申请到创业贷款。
“前不久,重庆开放了创业担保贷款户籍限制,让我们这些外地人也能迅速申请到贷款。”蒋泽进说,申请材料只需要营业执照、身份证和房产证,一周左右贷款就能到账。
“我在高新区这边,贷款额度是30万元,而且是3年全免息!”蒋泽进说,第二次创业前,当地人社部门还对他进行了一体化的创业帮扶培训,让他弥补初次创业时管理经验不足等短板。
他坦言,通过两次创业,自己能明显感受到重庆促进老百姓创业就业的服务、政策、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蒋泽进感受到的变化,其实是重庆市建立“就在山城”“渝创渝新”等创业促进机制的成效。据了解,我市以就业创业服务品牌为引领,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服务举措,加强技能培训,建设创业载体,优化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大力推动“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蒋泽进在创业初期遇到了融资难、场地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创业初期面临的第一道‘拦路虎’。”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我市通过不断深化优化创业环境,深入打造“渝创渝新”创业服务品牌,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营商环境。
据统计,截至7月底,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6万人,带动就业4.9万人。
前不久,市人力社保局还会同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印发《关于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在重庆市辖区内实施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300万元的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实现非重庆籍在渝创业人员与本地人员同城待遇。
放开创业担保贷款户籍限制,进一步激发非重庆籍在渝人员创业热情,吸引优秀创业项目来渝发展。
智能+技能
实施专项培训形成“双能”型人才集聚高地
7月初,重庆“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培训班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开班。据悉,这是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首次走进校园,举办的第一个示范培训班。
“前不久老师发布培训班的开班通知后,我就赶紧报了名。”何巧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员会计专业学生,她说,当下正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她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到更多知识和实用技能,为自己“加码”。
据了解,今年3月,市人力社保局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智能+技能”高新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面向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围绕“互联网营销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新职业,培养万名“智能+技能”高新技能人才,推动技能人才智能化提升,形成“双能”型人才集聚高地。
除了腾讯外,在培训资源上,我市还联合顺丰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与华为、百度、创新奇智等龙头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行业领先师资、技术和培训体系,组织1100余名院校、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参加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管理师等10个新职业讲师培训班,培训合格并经面试遴选后作为新职业培训讲师。
为扎实做好新职业培训工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我市将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捕渔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全部纳入补贴性培训对象范围,引导鼓励其免费参加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据统计,1—7月,全市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32.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开展新职业培训1.1万人次。
积极创新
智能就业提升就业服务信息水平
“直播带岗的方式紧跟时代,从了解企业岗位、办公环境到面试、签约都可以‘一站式’网上搞定,让我足不出户就找到满意的工作。”去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潘思静尝了个鲜,参加“直播招聘”成功入职一家企业的审计员岗位。
据了解,为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智能就业新形势发展需要,我市采取“公共+市场”“线上+线下”“主播+导师”新模式,在全国首创“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并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基地,以更直观的“屏对屏”方式全免费为求职者提供线上简历投递、远程视频面试、线上职业指导、电子合同签订等求职招聘服务。
“这种‘一站式’、多样化的‘网上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畅通了求职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我市已开展直播58场,390家企事业单位携9.5万个招聘岗位做客直播间,同步统筹发布196万个岗位开展线上招聘,累计吸引超过2268万人次在线观看,促进13.8万人就业。
直播招聘之外,就业服务也跃上“云端”。据介绍,为顺应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势,市人力社保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全力打造“智能就业”信息系统。该系统除线上求职招聘平台外,还包括线上培训平台、线上创业平台、线上政策办理平台、线上监控平台和数据可视化和智能预警监测平台。
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线上培训平台可根据学员的浏览轨迹、人力社保信息、招聘信息等数据,智能推荐培训班级、热门课程,引导学员便捷找到合适的培训;线上创业平台能为创业者“找项目、找资金、找场地、找导师、找活动、找培训、找政策”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综合服务。
“借助这些大数据手段,我们的服务模式实现从线下服务到‘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该负责人说,同时,业务模式实现从“便我管理”到“便民服务”转变;管理模式实现从数据壁垒到数据大融通转变,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水平。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智能就业系统已覆盖全市所有区县、街(镇)、社区(村),累计使用人数超过千万人次。
川渝协同
联手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3月2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在渝举行。开幕式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十四五”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同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2021年度重庆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需求、2021年度重庆市“就业十件实事”和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就业十大重点工程。
就业创业已成为川渝两地联手推进的重点工作,如今已初显成效。
“不用回四川,在重庆就把失业保险办了。”重庆人张女士本以为还要回四川的公司所在地办理失业保险接续,没想到一张身份证就解决了问题。
7月,川渝两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出台了《关于做好川渝两地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有关工作的通知》,让两地参保职工和参保失业人员的参保关系和缴费年限实现互认,打破了跨省无法互认参保关系的僵局,确保在川渝间成建制迁移的参保单位和职工、川渝地区就业的参保人员的参保关系能够无障碍转移接续。
同时,为畅通失业保险异地申领渠道,简化川渝失业保险金申领流程,缩短业务经办时限,确保两地参保失业人员可以仅凭一张证件(本人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在最短5个工作日内异地申领失业保险金。
据统计,今年1—7月,共计为194名失业人员办理川渝异地申领失业保险金,涉及资金518.3万元,其中四川省转入重庆市92人、228.2万元,重庆市转入四川省102人、290.1万元。
除实现川渝两地失业保险参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外,两地还着力推动川渝职业指导协同发展,实施职业介绍川渝通办,有力促进两地求职者就业。职业介绍作为第一批川渝通办重点事项,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程网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今年以来,已实现四川求职者职业介绍成功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