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重庆巫山:年味集市年味浓
“踢毽子、踩高跷、制灯谜、抬工号子……”1月22日,大年初一,重庆市巫山县年味集市在三峡里·竹枝村开市,市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迎接新春兔年,巫山县推出新春系列活动...
-
重庆巫山下庄村:百家团年迎新春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126户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着“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一年多来,下庄村全力推...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
1月1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兔奔春”新春文化系列展开展,50余件精选馆藏文物集中呈现,向人们讲述兔文化故事,并通过他们祝福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据介绍,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位,在众多动物中...
“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以“公司+基地+乡村绣娘”的模式帮助上千余名脱贫户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07/28 商业 浏览:67
7月21日,迎着夏日的芬芳,走进花田乡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何家岩村,一间乡村特色木屋作坊内,几十名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正在专注地绣制苗绣,指尖上的一针一线,不仅绣出了美丽的苗绣图案,也绣出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酉州苗绣”是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了解,2021年,“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代表陈国桃以花田乡是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乡镇为契机,在7月3日当天,把苗绣非遗工坊搬进了何家岩村,花田乡苗绣培训班正式开班。
“平日里在家除了照顾家人外,其他时间便没什么事情可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两个孩子在外打工,虽然每月会寄点钱来,但是想到孩子挣钱辛苦,我心里也跟着难受。”村民胡兰说起自家的家境情况,言语哽咽,眼含泪水。
55岁的胡兰是何家岩村留守家中的妇女之一,前两年因丈夫身患直肠癌,为了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除了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的她也干不了重活,靠着两个女儿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自从作坊住进了何家岩村后,不仅吸纳了当地的留守妇女前来培训学习,胡兰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来作坊上班,一天能拿到5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赚到1500元,生活费也有了。在这里缝制苗绣,活路轻松,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还能为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已经掌握了绣制技巧,能够绣出一些简单的苗绣产品。”在胡兰看来,苗绣作坊开到了家门口,生活有了奔头,也更有了希望。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陈国桃以“公司+基地+乡村绣娘”的模式,深入酉阳县车田乡、浪坪乡、花田乡等多个贫困乡村开设苗绣培训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人数达4680多人次,帮助上千余名脱贫户、留守妇女、老人、聋哑学生、残疾人等就业增收致富。
今年72岁的冉光碧是何家岩村13组村民,花田乡苗绣非遗作坊就设在冉光碧的家旁。“家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就剩下我和老伴两个相互照顾。我以前也做过绣活,有一定的基础,想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这里上班,活路轻松还有工资拿,一天有说有笑,晚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冉光碧年轻的时候也会干一些手工活,如今在作坊里缝制苗绣,不仅充实了她的晚年岁月,也给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苗绣扎根传统村落,手工作坊开到村民家门口,不仅让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务工,还极大地传承了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促进了花田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酉阳旅游文化。
陈国桃对苗绣的喜爱,源自于其外婆和母亲的言传身教。陈国桃出生于酉阳县和湘西交界的一处苗寨,她从小就跟着外婆坐在吊脚楼上绣花,其母亲也曾是一名绣娘,靠着刺绣挣钱补贴家用。这些童年的美好回忆,为陈国桃一生的艺术爱好和理想追求奠定了基础。
“我从小就喜欢苗绣,在骨子里就对它有着深深的情感,想通过自己的手,把苗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苗绣更好地在酉阳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苗绣之花。”陈国桃表示,她将融合酉阳生态人文资源,让前来花田旅游的游客在能够在非遗工坊里体验苗绣技艺,还要通过苗绣产品,把花田绣出来、把梯田绣出来、把菖蒲盖绣出来,绣出农耕文化,绣出酉阳桃花源,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游客停得下脚步,也让更多人知道酉阳的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