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惊喜现身伟菘偲菘音乐会 孙燕姿:我怎么可以不来
#当40年浓缩成3小时 孙燕姿(中)感谢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她歌唱事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伟思音乐提供) 新加坡音乐人李伟菘和李偲菘星期二(12月31日)晚上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
-
成都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璀璨之夜,音乐共鸣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成都交响乐团精心筹备的2025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晚,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内热闹非凡,这场延续了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仍以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和卓...
-
成都公布首批“微网实格”治理关爱激励礼遇措施
12月1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微光成炬·幸福成都”礼...
“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以“公司+基地+乡村绣娘”的模式帮助上千余名脱贫户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07/28 商业 浏览:242
7月21日,迎着夏日的芬芳,走进花田乡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何家岩村,一间乡村特色木屋作坊内,几十名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正在专注地绣制苗绣,指尖上的一针一线,不仅绣出了美丽的苗绣图案,也绣出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酉州苗绣”是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了解,2021年,“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代表陈国桃以花田乡是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乡镇为契机,在7月3日当天,把苗绣非遗工坊搬进了何家岩村,花田乡苗绣培训班正式开班。
“平日里在家除了照顾家人外,其他时间便没什么事情可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两个孩子在外打工,虽然每月会寄点钱来,但是想到孩子挣钱辛苦,我心里也跟着难受。”村民胡兰说起自家的家境情况,言语哽咽,眼含泪水。
55岁的胡兰是何家岩村留守家中的妇女之一,前两年因丈夫身患直肠癌,为了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除了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的她也干不了重活,靠着两个女儿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自从作坊住进了何家岩村后,不仅吸纳了当地的留守妇女前来培训学习,胡兰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来作坊上班,一天能拿到5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赚到1500元,生活费也有了。在这里缝制苗绣,活路轻松,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还能为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已经掌握了绣制技巧,能够绣出一些简单的苗绣产品。”在胡兰看来,苗绣作坊开到了家门口,生活有了奔头,也更有了希望。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陈国桃以“公司+基地+乡村绣娘”的模式,深入酉阳县车田乡、浪坪乡、花田乡等多个贫困乡村开设苗绣培训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人数达4680多人次,帮助上千余名脱贫户、留守妇女、老人、聋哑学生、残疾人等就业增收致富。
今年72岁的冉光碧是何家岩村13组村民,花田乡苗绣非遗作坊就设在冉光碧的家旁。“家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就剩下我和老伴两个相互照顾。我以前也做过绣活,有一定的基础,想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这里上班,活路轻松还有工资拿,一天有说有笑,晚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冉光碧年轻的时候也会干一些手工活,如今在作坊里缝制苗绣,不仅充实了她的晚年岁月,也给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苗绣扎根传统村落,手工作坊开到村民家门口,不仅让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务工,还极大地传承了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促进了花田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酉阳旅游文化。
陈国桃对苗绣的喜爱,源自于其外婆和母亲的言传身教。陈国桃出生于酉阳县和湘西交界的一处苗寨,她从小就跟着外婆坐在吊脚楼上绣花,其母亲也曾是一名绣娘,靠着刺绣挣钱补贴家用。这些童年的美好回忆,为陈国桃一生的艺术爱好和理想追求奠定了基础。
“我从小就喜欢苗绣,在骨子里就对它有着深深的情感,想通过自己的手,把苗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苗绣更好地在酉阳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苗绣之花。”陈国桃表示,她将融合酉阳生态人文资源,让前来花田旅游的游客在能够在非遗工坊里体验苗绣技艺,还要通过苗绣产品,把花田绣出来、把梯田绣出来、把菖蒲盖绣出来,绣出农耕文化,绣出酉阳桃花源,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游客停得下脚步,也让更多人知道酉阳的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