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重庆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新闻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春暖花开 这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卫”你而来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让“...

  • 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举行

      1月12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白马后巷,热闹非凡,嘉宾云集。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新年旧城改造标志性建筑荷花池街道白马寺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后巷开街仪式暨“成都贵院.无名初”东方美学空间文化项目...

  • 2023 年 PCIM Asia 8月29日揭幕

    2023年PCIM Asia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揭幕。一众业界翘楚贤才将齐聚于这个领先亚洲的电力电子展会,探索行业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 即将于8月29至31日举...

  • 养老院里多温情 欢声笑语年味浓

    “加油!加油!加油!……” 1月22日下午3点过,在南岸区同辉养老中心,一群“老小孩”做游戏做得正欢。在社工和护理人员的辅助下,老人们用筷子把乒乓球大小的小球从一个筐夹到另一个筐,每夹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发...

重庆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27 财经 浏览:113

10月23日傍晚,听说三崇堂又要开讲座,周边不少村民拿着凳子就往小院赶。
“这在以前不敢想!”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邓跃虎回忆,三崇堂是一个有53户人家的传统农村大型院落,以前叫“三重堂”,那时大多村民对村里的事情并不关心。
近年来,荣昌全面推行“小院讲堂”议事制度,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结合起来,大家面对面讨论问题商量办法,村民真正成为了村子的主人,“三重堂”也逐渐演变为“崇文、崇礼、崇信”的“三崇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我市各区县聚焦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坚持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不少新问题,让乡村善治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大好事。
问题群众缺乏参与平台
探索荣昌建“新风小院”设“小院讲堂”
三崇堂大院有57栋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到处破破烂烂,污水横流,蚊蝇乱飞。”74岁的邱振权自小生活在三崇堂,“脏乱差”的过往记忆深刻。
随着“新风小院”的建立,大家借助这一平台,群策群力,墙面怎么刷、哪里的院子要修补、哪里的环境该清洁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如今,每家每户墙体墙面焕然一新,庭院硬化,地面整洁,旱厕变成冲水式厕所……
近年来,荣昌以10户以上的传统院落为单位,吸纳周边散居村(居)民,结合当地特色建设不同主题的新型农村院落“新风小院”,开设“小院讲堂”,村民选举出当地有声望的人当院长,负责院落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法律普及等工作,村民不仅有了参与自治的平台,而且治理更加聚焦,更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制度上破解了乡村治理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举办春节年会是三崇堂院落的一个传统,由院落“小院讲堂”议事理事会负责统筹。就在春节前,在院落理事会组织下,全院经过商议,决定自筹资金举办活动。可当活动资金、物品万事俱备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春节年会暂停与否”的选择摆在村民们面前。
通过“小院讲堂”线上会议,村民们一致同意叫停活动,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更没引起民怨。
目前,“新风小院”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农业技术培训、危旧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城乡接合部整治、市民法治素养提升等工作,已开展活动1000多场,全区12万户家庭参与,解决生产发展问题400多个。一个个民居围成的“新风小院”正演变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大院”。
市委党校副校长周学馨表示,乡村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村民的自治意愿不断增强。但在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平台,不少地方出现了社会矛盾多发、群众约束力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搭建了村民参与自治的平台,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荣昌“新风小院”、永川“乡贤评理堂”等,逐渐成为村民自治的有效载体。
问题基层矛盾纠纷点多面广
探索巴南“两网三治”让基层治理更精细化
巴南区花溪街道先锋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驱车几分钟就能到达周边的城市区域,其辖区内建有不少城市小区,各类矛盾问题叠加,让先锋村基层治理显得颇为棘手。
“过去,我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上。”先锋村党委书记潘玲说,乱倒垃圾、土地占用、邻里纠纷、供水供电不均等问题,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有时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耳朵都已经嗡嗡响了,一些群众还觉得村里办事效率不高。
先锋新村小区是该村首个农转非安置小区,不少村民有在房前屋后堆放杂物的习惯,使楼道变得十分狭窄,居民过路都不方便,还严重影响消防等安全,邻里间时常发生口角。
为此,花溪街道在先锋村试点了“两网融合、三治协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首先是将组织建在网格上,将党员融入楼栋中。”花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先锋村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每个支部建立2个及以上党小组,由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党小组长担任网格员,打造“平安楼栋”“友善楼栋”“和谐楼栋”“诚信楼栋”“孝善楼栋”等特色楼栋文化。
同时,实行“三治协同”精细化管理,形成《村民公约》,建立“村民道德风尚卡”,奖罚分明,激励、督促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与村级活动;开设法治讲堂,打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成立“邻姐工作室”,针对家庭关系、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展开调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该村村民王某和张某结婚已30多年,却因家庭琐事沟通不畅致使家庭关系恶化。“邻姐工作室”得知后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两人交心畅谈引导劝解,最终使两人真正认识到了错误,成功化解了这场“家庭危机”。
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的快速融合,在近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呈现出点多面广、千头万绪的局面,给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应不断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问题乡村各类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探索渝北试点建立生产互助合作社
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距离两路城区不到20公里,210国道、空港南北大道贯穿其中。过去,因为大多数村民进城务工,村里的大片土地闲置,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
“我们这离城区不远,道路等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好的,但不知为何,就是没老板来,大家都很着急。”村民周文全说,他家三口人也都在城区上班,家里闲置的土地和房屋一直是他的心病,“要是我家的几亩地能流转出去,一年少说也能多个两三千元收入。”
2019年,渝北区开始试点探索成立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简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等入股,其收益除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民生需求外,剩余部分作为农户和村集体收益按股分红。
金刚村组建合作社两年来,已发展柑橘4000多亩,并建起了有机肥厂、苗圃场,2020年实现净利润103万元,给全体村民分红50万元。
在渝北,类似金刚村这样利用合作社盘活“沉睡”资源的村社不在少数。古路镇乌牛村的3000余亩土地也全部入股合作社、全体村民成为股东。“土地可以分红,务工还能挣钱。”乌牛村四组段成芳夫妇病疾缠身,生活主要靠女儿务工接济。他们家三亩地入股后,每年除了2500元左右的分红,两人在村里务工一年还能挣七八万元。
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游、近郊游的发展,近郊乡村村民越来越重视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特别是自家的土地、宅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价值提升,期盼能搭上发展的“快车”。而现实的情况是,除了部分资源被活用之外,大量的土地、宅基地、森林等资源都还处在“沉睡”的阶段。
应继续大力推动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构建“普惠”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以“三变”改革为核心,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群众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